2023-05-17 17:42:02
文/行走斯图卡
最近网络上有一则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据海关总署网站报道,海关总署日前与三部委日前批复,同意吉林省将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
这则消息之所以引发网友关注,主要就是海参崴港将作为中国“北货南运”系统的一部分,参与中国经济的“内循环”;1860年,清朝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后割让给俄国。中国失去了大片北方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这个优质的天然良港,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遗憾。如今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另一种方式,成为东北的“出海口”,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经济价值。
事实上,海参崴不是第一次作为中国内贸货物的中转港口。海关总署日前在回应此事在回应此事时提到,早在2007年,黑龙江省就可以通过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等多个境外港口进行国际中转,而且相关业务运营至今效果相当不错。
长期以来,吉林省的货物一直依托辽宁大连港进行海运中转,运输距离超过1000公里,使得当地的跨省物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相比之下,绥芬河、珲春与海参崴的距离不到200公里,可以节约大量成本:据估算,如果货物从绥芬河运抵江苏太仓港,相比于以前的运输方式,每个集装箱成本将会降低2000元左右,这对“振兴东北”、加快“北货南运”来说,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除此之外,这一消息同样也显示出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和高度互信。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莫斯科方面对欧美可谓是近乎于彻底绝望,也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向东看”,具体表现就是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往来,而中国则是其中的重点合作对象。
自去年以来,俄罗斯在诸多重大项目上积极性远胜以往,不仅开工建造新的能源管道、批准中吉乌铁路,同时还加大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2022年,中俄贸易规模接近2000亿美元,这对俄罗斯维持国内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俄罗斯让出海参崴作为中国内运港口,国际影响还是挺大的。新加坡《联合早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时隔163年俄罗斯对中国开放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作者认为,随着俄罗斯在俄乌战争后被西方孤立,中俄关系的天平已经向中国倾斜;这话不是没有道理,长期以来,俄罗斯对远东地区中国影响力的增加一直心存芥蒂——但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得不在利害关系上进行新的权衡;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方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确实促进了俄罗斯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如今俄罗斯在远东的港口成为了中国的内贸货运港口,这显然不是西方、尤其是华盛顿愿意看到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根本无法在国际上彻底孤立俄罗斯。
美国前国安顾问布热津斯基生前曾发出警告:如果俄罗斯与中国因为利益而走在一起,对于美国来说将会是非常凶险的局面;感谢拜登、沙利文、布林肯等一帮没有远见的华盛顿政棍,在他们的一连串“骚操作”之下,中国和俄罗斯不得不加强背靠背的反霸权主义合作。
随着中俄两个核大国对西方主导的单边国际秩序举起了义旗,国际社会也越来越无法容忍美西方的“例外论”;俄罗斯向中国开放港口、作为中国内贸货物的中转口岸,这既是中俄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的标志、也是对西方经济制裁遏制手段的一次反击,证明西方将自己意志强加给其他国家的图谋再次遭遇了失败!